首页   |   中文版   |   English
西少林寺
手机:15838128858  17388220863
联系人:释延祥
微信:15838128858
QQ客服:1191902798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高峰寺
网址:www.xishaolinsi.com
%E5%81%A5%E5%BA%B7%E7%9F%A5%E8%AF%86
《易经》与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18/5/28   来源:西少林寺  阅读:215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卦》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位居十三经之首,有“冠绝群经”之称。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理奇书。实则旷世杰作,博大精深。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智慧的先人就发出了刚健的、向上的声音。天的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而君子的作为,就应该像天一样,铿锵有力,奋发向上,永不止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而君子就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易经》以乾坤二卦为纲,乾为日光普照,坤为地气充盈,用它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济而生变化。”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生礼仪。 
古今养生大家,发掘《易经》中蕴藏的生命的奥秘和养生之道,并著书立说,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许多医学经典,均得到《易经》的启发,《易经》也是一部最古老的中医理论经典,是指引人们防病治病的万宝全书。 
《易经》虽是一部旷世奇书,历代有多少人用一生的时间,皓首穷经,亦不能掌握其精髓。 
按照传统说法,《易经》成书是“人更三圣,历世三古”,也就是说《易经》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经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三个古圣先贤相继完成了《易经》。 
上古时代,伏羲就是人们所说的包牺氏,他是一个神话人物,为创世之神。在中国古代传说帝王世系中,伏羲被奉为“三皇之首”“万王之先”,其地位十分显赫。据说,在远古时代,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这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带领着部落先民辛勤劳作,而他们的生存环境却是极其恶劣,伏羲茫然不知所措。在劳碌之余,他时常盘坐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泽壑的法则,冥思苦想宇宙自然的奥秘,终年不息。 
忽有一日,伏羲眼前一亮,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岸龙马山洞开,有龙马自河中跃出,背负的太极图闪闪发光,凭着他超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体悟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密码,唯天地阴阳和合而已,他飞快地记下了龙马背上的图形,这就是被后人称颂的“河图”,他又根据“河图”的指引推演创立了八卦图。 
伏羲画卦,使上古先民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开始了从蒙昧到文明的历史。 
八卦用“—”和“ --”两个最基本的符号代表阳和阴,分别成为阳爻和阴爻。把“—”和“--”叠列三层,卦的三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画可以形成八种组合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中的每一个卦象又代表某一种事物,如乾为天,为阳,为男,为单数;坤为地,为阴,为女,为双数等,对于每一卦象可引申出多个含义,又象征多种事物。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人观是《易经》的核心,古圣先贤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立于天地间,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居于天地之中,与宇宙天地万物是一体的。 
天地是大宇宙,人是个小宇宙,天人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髓。 
《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人道要合于天道,这就是《易经》所揭示的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在养生观上的核心体现,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革》上说:“顺乎天而应乎人。”也就是说人应顺乎自然,顺应四时养生。 
一年中有春湿、夏热、秋凉、冬寒的更迭变化,每天的日出、日落及早晚形成的温差变化,还有天气的风雨霜雪的变化,都会影响机体内部各脏器的活动,如果身体机能适应外界四时的变化,就会健康无病,如果外界的环境变化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机体就会阴阳失调,导致疾病。 
《黄帝内经》上说:“阴阳四时也,万物始终,生死之本能,”春夏两季,气温由寒变暖,万物都充满生机,人们也应朝气蓬勃的生活,早起晨练,多在户外散步活动,以补充阳气。秋冬气温逐渐变凉,万物均处于收藏状态,人们也应注意保暖,适时调整作息时间,使阴精潜藏,阳气不致外泄,天时与人和,顺应四时,自可祛病延年。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阳光、空气、水和食物,地球的元素与人体的元素有很大的一致性,我们体内所必需的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都是从大地中获取的。我们要爱护地球,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地利与人和,人类才能在宇宙中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健康地生活。 
养生小向导: 
起居养生“十要” 
头要常梳,面要常擦; 
目要常转,耳要常揉; 
齿要常叩,津要常咽; 
腹要常摩,腰要常动; 
足要常搓,肛要常提。 
养生的最高目标是五行和谐 
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是最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早期哲学思想,它不但被后来的儒家、道家、医家所吸收,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阴阳”“五行”的概念虽然在《易经》中没有明确的使用,但是《易经》却明确地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去诠释了《易经》思想哲理。因此,“阴阳”“五行”是《易经》的灵魂。知道了五行的属性,便掌握了《易经》的操作原理。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 
五行间相互生、克制约,相互利用促进,维持着正常的五行和谐和阴阳平衡关系。医圣张仲景说过:“造化之机,不可无生,并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阴阳”“五行”对立统一和相互生克制约使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和平共处。 
《黄帝内经》和《难经》对五行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五行生克道理去保健治疗都有详细解说,认为人体脏腑与五行的关系: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五行在人体中相生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是“阴阳”的发生延伸和具体应用,五行中又分阴阳,它们之间同样保持着消长转化关系。五行生克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阴阳的相互平衡,这就是说,五行正常的和谐关系是生克关系,能保持这种关系的协调平衡,人就会获得健康,反之可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紊乱、疾病丛生。 
五行生克的制约关系为什么会被破坏呢?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饮食偏颇:如过量食酸、甜食物,长期可导致脏气偏盛,继而引起体内生克关系的改变,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过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其二是性情过激:喜、怒、忧、思、悲、恐、惊可引起五脏脏气偏盛、偏衰,从而导致生克制约关系紊乱。这就是常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等。 
养生小向导: 
五色与疾病 
沉迷色境的人多半会生肝病; 
贪享声音的人多半会生肾病; 
贪爱香气的人多半会生肺病; 
贪图口味的人多半会生心病; 
享受触角的人多半会生脾病。 
人生烦恼为病苦之源 
佛把人生烦恼归结为:贪、瞋、痴、慢、疑、邪见六种,称为六毒。 
1. 贪:财、色、名、食、睡都是我们贪着的对象,得不到,便心生烦恼,烦恼会引发种种病变。 
2. 瞋:瞋心重的人常常生气,最后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最后落一身病。 
3. 痴:愚痴无知,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以曲为直,做些错误愚蠢的事情,直接导致行为的错乱。 
4. 慢:骄傲自大,“我”字当头,容不得他人。 
5. 疑:不仅怀疑自己,也怀疑他人,不肯定,不自信,多思多疑,心事重重,此种人心中多阴暗,所以易招引疾病。 
6. 邪见:把错误当正确,把无当有,把假当真,更可怕的是常常诽谤正确的观点思想,造成严重的恶果。 
养生的最高智慧是阴阳平衡 
《易经》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之道。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阴阳学说就是以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古代唯物辩证法则。 
阳指光明、表面、单数、高亢、男性、雄性。 
阴为阴暗、内里、双数、低沉、女性、雌性。 
《黄帝内经》吸取了《易经》的精髓,并进行了卓越的发展,他把阴阳哲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医学,《黄帝内经》所谓“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明证。 
《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变百岁乃去。”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黄帝内经》对阴阳五行论赞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言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心、肝、脾、肺、肾五腑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认识了阴阳与人体的关系之后,在医治和养生上就应注意,相互利用,平衡阴阳,辨证施治。”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精神愉快。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平衡阴阳维系生命的本源。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结果,病邪有“阴邪”之分,机体有“阴虚”“阳虚”之别。阳邪致病,可以使机体阳偏胜而伤阴,出现热症;反之会出现寒症。阳气虚则不能制阴,而出现虚寒症,阴气虚则不能制阳,而出现虚热症。中医的辨证施治,就是通过四诊八脉确定是哪个脏腑出现了阴阳失衡,然后以方药去纠正,恢复脏腑的阴阳平衡功能。 
祖国医学告诫我们要因时制宜,如逆春气则伤肝,逆夏气则伤心,逆秋气则伤肺,逆冬气则伤肾。如果调理保养的好,就可以避免受损。 
让我们从《易经》的传统国学文化中,学习智慧的先人的养生方法,了解和掌握阴阳五行对人体的生克、制约、平衡关系,将会使你终生受益。 
养生小向导: 
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网站首页  |  走进西少林  |  新闻动态  |  功夫传承  |  西少林僧团  |  在线报名  |  视频中心  |  功夫论坛  |  联系我们
手机:15838128858  17388220863    联系人:释延祥    微信:15838128858    QQ客服:1191902798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高峰寺
Copyright 2018 西少林寺 版权所有    网址:www.xishaolinsi.com